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,公羊学更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,对于身处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中的个体自我与国家民族均具有启迪意义。站在新时代的脚下,回归经典,专注文本,从古朴的经传中挖掘学术价值,以经学之范式引导董学研究回归正途乃至返本开新,是我们在研读《公羊》过程中始终强调的学术方向和问题意识,更是每一位主讲人的使命与责任。清代大儒顾炎武曰:“人之为学,不日进则日退。独学无友,则孤陋而难成。久处一方,则习染而不自觉。”过去三年,为了走出书斋,向青年学子分享沉潜涵泳经典的心得,使其得以领略经典的魅力,余治平教授率领课题组成员创办“公羊读书班”,形成系统的《讲读记》二修稿。“春秋学工作坊”即以之为基础,由八位深耕经学、熟读《公羊》的主讲人分别对本、硕、博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授课。
今人读《春秋》,最重要的就是读孔子的笔法,在一个个孤立、无声的文字背后体会孔子的圣心大义。每一位主讲人凡经必解,不遗漏一处死角,从经文出发联通义理,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。余治平教授主讲“元年春,王正月”,以“天地之始”“岁之始”“人道之始”“政教之始”“一国之始”赋予经文王道正义的价值理念。上海交通大学张禹博士生选择将“赵盾弒君”与“楚公子比弒君”、“许子弑君”作出对比,通过属辞比事,认为赵盾之罪可免。唐语鲛博士生深挖史料,考诸百家,四易其稿,终窥“获麟”天机。张惟尚博士生从“分文析字,繁言碎辞”的书法中抽绎、诠明事理要义,通过“复归”看到了孔子对卫殇公、卫献公的态度。张咪博士生从夷夏之变的角度重新考虑“季札让国”是否可以称贤的问题,并指出在经文中涉及到楚国、吴国等夷狄之邦时,要特别留意孔子对内外的判分。复旦大学张靖杰博士后则依托于齐国吞灭纪国一事,立足于《公羊传》,对贤齐襄后就复仇之事由、限度、依据进行一一阐明。衡水学院董子研究院的王文书副院长以“鼷鼠食牛”为中心,从祭品保管不力管窥鲁国对郊祭礼的怠慢。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代春敏博士生另辟蹊径,选择了经学话语系统中的赋税制度改革作为切入点,从典章制度出发揭橥微言道义和哲学价值。
|